邹琳致孔祥熙电(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二十五日国防会议情形如下:(一)敬之报告。娘子关危急。二十三日上海方面桂军出击,损失二万余人,现调后方整理,如二三日内敌不来猛攻,可无危险。(二)停战问题。外部提出各种先例及方式研究。军部对于停战之利害意见如下:(甲)停战足以懈怠士气,于我不利。(乙)我方以后作战多系新兵,战斗力薄弱,停战于我有利。(丙)我方械弹现将用完,可于停战期间待国外接济,于我有利。(丁)山东、山西、上海各处,现在形势均佳,此时停战于我有利。又停战得以补充兵力,其利两方相同。在就组织民众、整理后方、补充械弹等综合观察,认为利多害少。所虑懈怠士气一层,可藉口敌人撤退在某一线我方停战为名,众无异议,俟临时决定。……
孔祥熙致日本山本关于妥协停战、勾结反共的密电稿(摘录)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中日为唇齿之国,亟应协力合作,以图共存共荣,年来与矶谷喜多诸君晤叙,均以此相勉。此次东还,原拟绕道日本与日朝野会晤,不料旅次即闻平津沪战事讯,只得作罢。现在情势愈恶,真可慨叹,此后结果实堪忧虑,倘日方不急悬崖勒马,必致两败俱伤,坐使渔人得利。此次战起使中国民气日益激烈,沪战及太原之战双方损失皆巨,而现在日本已获相当面子,倘再事续进则胜负无常,我方步步为营拚死抗御,虽日军有犀利之武器,然以中国之大,若深入内地何能立获胜利,代价既巨,消耗必多,现在日本已处孤立,列强忌猜日甚,一旦有事恐无力应付。年来日人口唱中日共存共荣,而行事乃共亡共枯,近来又盛
倡反共,而行为反为造共。倘再不悔悟,恐不仅自耗防共之国力,且促使中国联共赤化,后患无穷,唇亡齿寒之意甚望日本明达之士注意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