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03 10:11:00

一年来,我馆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二十大、抗疫、创全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事业发展,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党建工作

按照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支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四责协同”,班子成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树立鲜明政治导向,彰显强烈政治担当

在抓好班子建设,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站位的同时,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奋进力量;增补了2名支部委员,使支部班子配备更加齐全,提高了支部战斗力;召开了2021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总结了上半年度支部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职工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观众人数53000多人次,还为上海大学理学院、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等单位举办线上云党课;积极开展“干部队伍作风集中整顿年”活动,纠“四风”树新风,党政主要领导制定2022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风险清单,警钟长鸣,廉洁自律。

二、积极参加抗疫斗争,为“动态清零”拼搏奉献

一是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二是我馆与图书馆、市场所、旅游中心等兄弟单位的同志们一起排摸数百家持证宾旅馆疫情防控情况,召开电话会议100余次;三是委派职工参与浦东机场和吴淞二中隔离收治点等高风险点位服务工作;到区疾控中心流调工作; “常驻”区卫健委、专人参与18支援沪医疗队,1948名援沪医疗队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到区、街镇和执法大队等兄弟单位完成防疫任务;四是我馆干部职工为抗疫捐款5950元。

业务工作

一、深耕厚植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一)线上线下,双轨运行

一是今年举办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0周年纪念活动、“清明祭英烈”线上祭悼活动、庆祝上海解放73周年线上报告会、民族英雄陈化成殉国1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全民族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85周年系列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国家公祭日等系列纪念活动和全国联动共15场。

二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声润金石 义薄云天——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0周年艺术展》等专题展览8个。

三是宝山孔庙大成殿立足阵地,开设书画、摄影等市民大讲堂,成功入选宝山区十大美“遇”新空间。

四是启动第二届宝山区革命文物文创大赛,让革命文物“转”起来、“智”起来、“活”起来。

五是积极推进线上云服务。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云”参观和光辉照我行——强国复兴有我”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官方网站上推出“来自文物的声音”系列微视频;以小程序课程、活动直播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受众面。

(二)勇毅前行,再铸荣光

2022年,淞沪馆接待观众78314人次。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专家党课、思政“红”课堂等百余场;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图文141篇,阅读量43293人次;微博阅读量205460人次;官网浏览量33644人次。抖音短视频77条,浏览量99649人次。我馆开展的活动被国家级媒体报道28篇,市级媒体报道103篇。

新增5项荣誉:宣教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淞沪馆荣获新征程新奇迹2022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红色故事演讲大赛组织奖;“来自文物的声音”系列微视频荣获“上海党史系统优秀科研成果”荣誉称号;支玮婷荣获2022年上海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称号;王玉峰荣获“2019-2020年度宝山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宝山博联,成效显著

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联合区内11家场馆开展线上展品故事分享,共同释放博物馆的力量。2022年,宝山区博联累计参观人数515866人次,线上线下累计活动620场次,参与人数2042337人次。

三、文物工作,管用兼顾

完成“建筑可阅读”第二季文章6篇;新四军吴淞情报组遗址抢救性加固工程计划年底前完成完工;对文物常态化巡查;配合市文物局实地调研我区革命文物;推动建立宝山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四、拓展领域,深化研究

对现有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和梳理,形成“上海抗日战争史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完成抗战史专家、学者余子道、唐培吉等采访工作,完成口述资料4份;《民族英雄陈化成》连环画即将出版。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1375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 电话:021-66786377(团体预约)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099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