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区委、区政府相关重点工作目标及上级局党组有关工作要求,淞沪馆按照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有序完成各项年度目标,现就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相关数据
截至11月底,共接待观众316032人次。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图文130篇,阅读量41758人次;微博阅读量285392人次;官网浏览量29362人次。短视频平台共宣发短视频19期,浏览量达504000次。我馆开展的活动被国家级媒体报道16篇,市级媒体报道82篇。
新增3项荣誉:淞沪馆“烽火讲堂”在2021-2022年度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核评估中荣获品牌项目;淞沪馆在2021-2022年度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核评估中荣获先进单位;朱燕萍同志荣获市民文化节基层工作荣誉个人。
二、深挖红色印记,打响红色文化品牌
(一)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扎实有序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宣讲工作。与党建第三片区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各项党员活动,不断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共圆民族复兴强国梦。
(二)以“仪式教育+学术研讨+展览展示”形式举办各类纪念活动
2023年,我馆按计划完成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1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4周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等各类纪念活动共9场;组织召开主题研讨5场。
(三)积极推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上海解放纪念馆基本陈列大纲修订工作
根据5月15日和19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柴方国及赴沪专题调研和展陈审核工作组的专家意见、6月15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馆)主题教育“四联”赋能红色场馆建设会商会》相关建议,积极开展淞沪馆和解放馆大纲修订工作,形成《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大纲修订稿及《红映东方——上海解放历史主题展》(暂定名)大纲修订稿。目前淞沪馆展陈大纲已通过中央审读,并按照中央审读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解放馆展陈大纲正按照市委党研室要求进行修改。
(四)配合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民心工程重点,结合“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充分发挥淞沪馆红色主阵地作用,配合上级局党组做好宝山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一是完成《宝山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上一轮自评报告(初稿)》及《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宝山区三年行动计划(初稿)》。
二是每月汇总各相关委办局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工作进度,形成工作推进概况。
三是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总结工作。
(五)推动思政“红”课堂品牌发展
依托淞沪馆、解放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广大市民推出思政“红”课堂品牌项目,营造浓厚红色学习氛围,多维度增进市民们对祖国的自豪感、自信心,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主观意识。2023年共推送思政“红”课堂84堂课时,听课人数6920名。
(六)开展未成年人专项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针对未成年推出“光辉照我行”—红色场馆打卡活动与宝山社区小先生、电影党课等各类活动结合,不断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感悟革命先烈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截至11月底共计开展53场,参与1208人次。
(七)开展红领巾宣讲员实践培训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淞沪馆协同宝山区少年宫开展2023年红领巾讲解员实践培训营暨“滨江少年看宝山”主题实践活动,向社会公开招募84位红领巾讲解员,通过培训+实地考核的方式从中选拔出22位合格讲解员,于暑期在场馆内向观众提供义务讲解。累计开展14场红领巾讲解活动,受益观众约2267人次。此外,我们还邀请优秀“红领巾宣讲员”录制红色文化宣讲系列短视频,以青少年的角度讲述解放上海时的峥嵘往事。线上拍摄2期视频,播放量近1.6万次。
(八)践行雷锋精神—淞沪馆市民服务系列活动
为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在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淞沪馆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派出红色文化宣传小分队来为市民们免费发放抗战相关书籍和宣传资料;在智慧湾“学雷锋·做公益”后备箱集市活动上售卖抗战书籍,并将此次爱心义卖的所有款项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宝山代表处,用于“爱在宝山”系列之“成长约定计划”等,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此外,为打造一支服务意识突出、业务能力精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淞沪馆连续开展2场志愿服务定向招募培训活动。我馆4名讲解志愿者累计参与讲解服务共22次,服务时长124小时。
(九)编撰建筑可阅读
以承载红色记忆的遗址、人物、建筑等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为主线,着力推进“建筑可阅读”专栏故事编写,截至9月底,共完成6篇宝山“建设可阅读”文章的编撰工作,分别为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遗址、无名英雄纪念墓遗址、藻北小学、张庙一条街、山海工学团遗址和行知育才学校旧址。
(十)开展电影党课及短视频工作
一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馆于年初开展“光影颂党史红色铸丰碑”电影党课。2023年,共开展电影党课54场,覆盖人群2704人次。
二是充分运用“三微一端”开展宣传,除了日常纪念活动、展览、研讨会的线上宣传,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宝山文博、微展览《崇高伟大的模范——淞沪馆馆藏抗战将士遗物展》栏目,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推出“来自文物的声音”系列微视频等,共发布视频38条,浏览量50万次。
(十一)持续筹备搭建上海抗战文物文献数据库平台
与上海抗战研究会结合,利用现有优势,对馆藏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和梳理,并不断通过推动行业内资源共享、向社会人士征集等方式,持续推进数据平台的建设。
(十二)持续推进口述资料整理
持续推进抗战研究者口述采访和抗战亲历者口述资料整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记录抗战记忆和研究历程。
(十三)推出系列书刊
完成一期《宝山文博》的编辑、校对;策划编辑《我们这十年》纪念画册。
(十四)做好上海抗战研究会工作
一是组织参加市社联组织的“第22届上海市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二是组织参加市社联组织的“第22届上海市科学普及活动月活动”。三是组织参加市社联组织的征文活动。四是组织筹备抗研会换届工作。
二、挖掘“五个百年”文化内涵,传承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一)树牢文物保护理念,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各项专项排查整治行动3次,共出动近30人次;开展常态化巡查426次,共出动612人次,对全区90处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落实全覆盖巡查。
二是初拟《宝山区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宝山区文物点位安全管理的通知》,并按照上级局机关有关要求,落实对区内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三是对区内文物修缮等工程项目组织召开各类专家评审会、研究会及讨论会共计9场。
四是开展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23年,我馆共登记在册各类馆藏可移动文物5381件。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文物 15余套件。共使用39套(共计64件)文物用于各类主题展览。
(二)完成《宝山区关于实施<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对“十四五”期间我区文物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专项报告。
(三)深化宝山“五个百年”文化赓续
一是按照上级局党组要求,完成梳理宝山区“五个百年”内容,助力“五个百年”文化赓续传承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二是为进一步深化宝山“五个百年”文化赓续,把握张謇诞辰170周年契机,积极推进“张謇在宝山的早期现代化探索”课题研究,11月15日,《张謇在宝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专题展》主题展顺利开展。
(四)以宝山博物馆联盟为平台,释放博物馆“合力量”
宝山区博物馆联盟现有成员单位28家。2023年,参观人数1423127人次,线上线下累计举办活动922场次,参与人数1432991人次。5月18日,联合区内12家博物馆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彩虹礼堂举办《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宝山区文博场馆精品联展》。9月16日——10月14日,作为乐GO宝山“趣”游节主题活动之一,博联推出的“宝山博物馆进商圈快闪精品展”在四大商圈进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