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申曲再声——沪剧珍藏唱片主题展
发布时间:2017-07-21 10:36:02

沪剧是上海标志性的地方戏,初以花鼓戏的称谓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于浦江两岸,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上海城区后改称滩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称申曲,四十年代定名沪剧。

早期的花鼓戏在乡间“搭棚演唱”,入城之初以卖唱形式活动于街头巷尾,行话称“跑筒子”,“敲白地”,改名滩簧后进入茶楼书场,二十世纪初开始在游乐场演出,表演形式为对子戏、同场戏、幕表戏,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具有现代意义戏剧的整体特征。并以演西装旗袍戏见长,解放以后,沪剧艺术蓬勃发展,人才辈出,好戏连台,流派纷纭。

沪剧艺术以师带徒的途径得以承续,花鼓戏时期的艺人已无法考证,故习惯上将率先进入市区的许阿芳,胡兰卿作为第一代艺人,第二代艺人以施兰亭,邵文宾为代表,第三代艺人有丁少兰、施春轩、丁婉娥、筱文宾、筱月珍等,第四代人有丁是娥、杨飞飞、王盘声、邵滨荪等。

沪剧界习称有百二十个传统老戏,却少有原唱的遗存,杨涌先生收藏的沪剧老唱片均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灌,曲目均入传统之列,其中《拔兰花》是花鼓戏的遗作,《卖妹成亲》和《蓝衫记》已鲜为人知,《黄糠记》、《白兔记》、《庵堂相会》、《陆雅臣》、《徐阿增出灯》等中的唱段虽至今耳熟能详,但由筱文宾、筱月珍、丁少兰、丁婉娥、王筱新、施春轩等前辈艺人原唱的真迹也极为罕见。举办此展,旨在让当代人在欣赏经典剧目,感受新戏魅力的同时,领略海派艺术的传统风采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31375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 电话:021-66786377(团体预约)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099 号